使命光荣,直面挑战!小通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
2022年05月23日12:01 关键词: 来源:m.thepaper.cn
通故事 | 使命光荣,直面挑战!小通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原创 小通工作室 通用技术集团
国徽是国家荣誉的象征,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由沈阳第一机器厂亲手制造,这是通用技术集团永远的骄傲,也是新中国永不褪色的记忆。
使命光荣 直面挑战
1950年10月1日,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日,十天前刚刚确认图案的国徽,高悬在雄伟壮丽天安门城楼正中央,国徽呈圆形,金光闪闪,引得人们驻足仰视。看着这枚金光闪闪的国徽,当时很少有人知道,这枚国徽是木质的应急之作,长时间的风吹日晒,很容易变形褪色。因此,必须抓紧制作一枚金属国徽,来替换木质国徽。最终,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重任,光荣地落在了铸造技术方面闻名全国的沈阳第一机器厂(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前身)身上。
任务下达的那一刻,全厂上下都激动万分,倍感骄傲。但激动过后,又开始担心。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,车间仅能用勺炉生产一些维修弹簧和简单的零配件,要完成国徽这种体量大、表面平整光滑、纹理清晰的高精度铸件,对于当时的沈阳第一机器厂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。
随后,工厂推举了以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为组长、十几名技术尖子成员组成的铸造团队,并明确指示:此项任务非常艰巨,但是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,保证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。新中国的第一枚金属国徽,必须要在1951年的劳动节挂在天安门城楼上。
全国选砂 精益求精
铸造国徽的第一道工序是做模型,这直接关系到铸件的质量。国徽图案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,周围是麦穗,谷穗和齿轮。刚开始,铸造团队做出的模型图案模糊,麦穗粒不鼓,芒不显,这让焦百顺焦虑不安。他日夜研究,反复筛查,最终发现,厂内的砂型质量不足。随后,一场全国范围内选砂活动开始了。经过上百次筛选,最终确定内蒙古和大连的砂型质量符合标准。内蒙古砂细有黏性,大连砂粗无黏性,两种砂子混合后铸型,能保证国徽表面光洁度,纹理清晰。终于,铸造团队做出了合格的模型,完成了铸造国徽的第一道工序。
△电影《国徽》中展现工人修整国徽砂型的剧照
攻坚克难 铸造精品
模型完成后,紧接着就是浇铸。然而在第一次试浇铸之后,更复杂的问题出现了——浇铸的铸件出现了局部缩型,凹陷等问题。当时,制作国徽材料采用的是铜铝合金,其中铜占8%,铝占92%,这两种金属熔点相差极大,浇铸的火候时机不易掌握。第一次浇铸后,国徽中天安门的图案就出现了凹陷的问题,导致后续的铸造工作无法进行,铸造团队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?
△1950年,我国第一枚金属国徽铸造车间——沈阳第一机床厂19号铸造车间
铸造团队一次又一次的实验。没有脱氧剂,就用木棒搅拌脱氧;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,他们就在炉前用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。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确认,因为国徽铸体面积非常大,金属液的流动时间长,当金属液变成固态时,最后冷却的部分就容易形成凹陷。铸造团队立刻将水口改造为双水口,并采取局部浇水、加速冷却的方法,让最后冷却的部分先冷,先变硬。使铸件局部缩型,凹陷的难题迎刃而解。
浇铸完成后,为了做好精加工抛光,铸造团队专门自制了一套打磨工具。他们用钢丝刷将国徽毛坯凹凸不平处打磨干净,再用小刀将国徽图案雕刻出来,刮刀刮平后整体抛光,使得国徽就如镜面般光亮。在经过烤漆贴金等数道工序后,沈阳第一机器厂终于完成铸造国徽的任务。
1951年5月1日,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劳动节,在全国人民欢度节庆的喜庆气氛中,凝结着所有铸造者心血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,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。
△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
国徽照耀着人民,也指引着通用技术集团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端机床装备集团征途中,奋勇向前,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,持续贡献先进技术力量。
更多信息请关注:www.hjfzsbz.com